美术知识

从高更到蒙克:看西方现当代绘画的传承

| 来源:艺术中国

绘画在当代艺术中有日趋边缘化的趋势,很多人都觉得绘画已经走向终结。绘画在现当代的艺术发展中究竟起着怎样的意义?在西方当代艺术中,绘画是否还在发展和进化?本系列想从一系列西方画家之间的传承关系中见微知著的窥视西方绘画的演变关系,从而为中国本土绘画的演变发展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2013年,适逢爱德华•蒙克诞辰150周年,挪威的国家美术馆和蒙克美术馆携手举办了挪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蒙克艺术个展《蒙克•150年》,蒙克在艺术史上重要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说到蒙克我们往往首先想到那幅著名的《呐喊》,除了这幅画中国观众对蒙克的印象就比较模糊了,蒙克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师。从艺术节点上看蒙克上承法国后印象派,对下开启了表现主义绘画的先河,从而对于20世纪及21世纪今天的架上绘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更《黄色基督》

蒙克是挪威人,处于当时欧洲艺术的边缘地带,蒙克在青年时期受到法国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笔者看来,他最成熟的作品中受到高更、劳特累克和马奈的影响较多,其中高更最为重要。高更是印象派里一位另类画家,虽然印象派普遍喜爱东方艺术,如浮世绘艺术、原始艺术,但他们普遍只是参考和借鉴,只有高更是长期去塔希提岛以当地的热带景观和女性为题材作画的,这也使得他的艺术最彻底的摆脱了当时西方绘画的一些普遍要素。印象派绘画从马奈开始了画面的平面性探索,他们逐渐抛弃了明暗因素,将色彩的魔力释放出来。印象派画家将色彩不断分解、形体逐渐模糊,而后印象派的塞尚和高更将色彩重新聚拢起来,塞尚走上了用色彩塑造物体体量和平面空间感的道路,而高更则将印象派琐碎的笔触和塑造感减到最低而将大色块的平铺式的平面美感彻底展现出来。高更的绘画是最接近东方平面感艺术的画家。但高更毕竟是欧洲艺术家,他的绘画不同于东方装饰性味道平面绘画,他的很多绘画具有宗教及宿命论的启示意味,这样就开启了色彩的象征性和心理效应的道路。笔者认为高更在色彩方面对后来艺术家的影响甚至大于其他的印象派艺术家,因为他开创的道路更具有操作性和延展性。后期的纳比派、野兽派以及蒙克都受到了他的显著影响。

 

蒙克《呐喊》

蒙克成熟期的作品中能看到色彩的高度概括,这显然得益于高更的影响,但他比高更走的更远也更为简练,同时色彩的悲剧象征味道更为浓厚。这显然也是受到他不幸的个人经历的影响,他早期的经历是在亲人的相继离世中度过的,幼年丧母,跟随患有精神疾病、酗酒的父亲生活,十六岁丧父,后丧姐。这样一位北欧艺术家是不可能有法国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赋予世间美好欢乐、温文尔雅的情调,也不会表现出法国沙龙文化的精致、细腻、高雅的文化品位。蒙克如高更一样也经常使用明亮的色彩,但他作品里的亮色投射出人物强烈的恐惧和不安的意味。他的作品风格就像北欧海盗一样率性而直接有力,抛弃了一切琐细的描述和塑造。在色彩和笔触上笔者认为他对马奈也做了充分的吸收,马奈虽然号称是印象派之父,但他跟主流的印象派画家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比如对概括性的笔法和黑色的运用,印象派画家是禁用黑色的,黑色是无色彩的不符合印象派画家的色彩观,但蒙克显然大量的运用黑色或者暗色,通过与亮色的对比,黑色的力量感和神秘感和悲剧意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作为版画家蒙克对于线的运用非常敏感,劳特累克是印象派画家里对线的表现力发挥充分的画家,蒙克把这一特点充分运用在作品中,《呐喊》里面的暗示云朵的强烈扭曲线条和下方桥的斜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画面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加剧了画面恐惧的氛围。

 

在灵床旁

蒙克的意义在他的技术上摆脱了印象主义琐碎的描述,开创了简练而富于表现性绘画风格的先河,从而为后来的表现主义画家和某些具象画家开创了无限延展的道路。他笔下的色彩不在只能表现明亮和浪漫,色彩一样可以表现悲剧、恐惧和压抑,色彩的内在表现力、心理的暗示性和象征性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蒙克后来坚称,印象派并不适合于自己的艺术。蒙克对描写现实的任意断面不感兴趣,他所要描写的是那种人物的内心和心理状态情绪冲突的作品。他的魅力也在于他告别了19世纪欧洲田园诗般的浪漫情调,把艺术重新拉回到残酷的现实社会,直透人类深层的心理。他将世纪之交的欧洲人普遍的彷徨和焦虑的悲剧意味表达的非常充分,契合了当时欧洲人的普遍心理。

 

蒙克《蒸汽火车》

 

多伊格《在小镇的一角》

 

蒙克对后世画家的启示直到现在的西方具象艺术家。比如彼得•多伊格,多伊格是当今活跃的西方具象艺术家,他的绘画色彩直接得益于后印象派画家和蒙克,我们只要看看下面绘画的一些局部,就能看到蒙克对于景物的一些手法是如何在多伊格的画上得到复活的。

如果高更和蒙克来到 21世纪的今天,他们或许看不懂各种当代艺术,但他们对多伊格的绘画肯定会比较亲切。以后印象派和蒙克们所开启的绘画传统在今天仍然得到了很多具象艺术家的延续和发展,并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来源:艺术中国
凡注明“全国艺术教育服务平台”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全国艺术教育服务平台”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话题

{{@title}}

{{@smalltext}}
  • {{el.item_onclick}}
  • {{el.item_onclick}}
共有 {{@voteNum}} 人发表观点 我投!

最新资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