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旋转时要注意腰部的力量,手臂要舒展开来……”4月23日上午10时许,当记者来到位于布达拉宫后山脚下的拉萨市城关区雪小学时,学生们正伴着欢快的乐曲跳着民族韵律操。
学校老师边巴平措一边领舞,一边对学生进行指导,身后数十名小学生在认真模仿舞蹈动作。“这套民族韵律操包含了西藏昌都、山南、林芝等地经典民族民间舞蹈动作和音乐,让学生从小就对非遗文化有所了解,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雪小学是西藏7所“非遗进校园示范基地”学校,也是藏戏“少儿扎西雪巴”特色学校。
“朗玛、堆谐、藏文书法、唐卡绘画这些非遗文化进入校园以来,小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别看他们年纪小,几乎人人都学会了一门才艺。”2017年从江苏来援藏的雪小学校长朱兴华说,“西藏非遗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校园推广对学生性格塑造、陶冶情操等都大有益处。”为进一步深化学校特色教育,朱兴华经常奔走于拉萨市各大艺术团体争取支持。看到一名援藏干部如此醉心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拉萨市雪巴拉姆民间艺术团欣然帮学校编创了这套民族韵律操。
“一开始我还担心孩子唱歌跳舞会影响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精气神明显有了变化,经常回家后把学到的歌舞表演给我们看,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曾经对学校开展非遗活动有疑虑的家长顿珠说。
“非遗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后继人才。作为民族地区的学校,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好民族文化遗产。”朱兴华说。
在朱兴华的办公室里挂着两块醒目的荣誉牌匾,这让他感到十分自豪。一幅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的“藏戏艺术、薪火相传”,另一幅是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授予的“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基地”。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的荣誉牌匾,是为了鼓励雪小学自1993年成立“少儿扎西雪巴”表演队以来,在传承西藏首批国家级非遗所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努力。
扎西雪巴,即白面具藏戏。今年12岁的扎西罗布是扎西雪巴表演队的一名主力,从三年级就被选进表演队,到现在会表演扎西雪巴、温巴、甲鲁等几种角色,曾经代表学校参加过全国各类比赛。
多年来,学校扎西雪巴表演队从最初的7名少儿,发展到现在共有260名队员。表演队先后赴北京、广西、贵州等地参加演出。《幸福少年》《卡鲁》《幸福生活》和朗玛《格桑觉觉》等节目先后获得全国少儿节目大奖。2018年,雪小学还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边巴平措教过的少儿表演队学生有些已走上了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指导老师,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有的学生今天选择了从事与非遗传承相关的工作。
“非遗进校园,就像是撒下了一粒粒文化传承的火种,让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朱兴华说,下一步,雪小学计划开展“非遗”讲堂、“非遗”竞赛、互动表演、活态展示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 本报通讯员 索朗普赤)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