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知识

解读中国画的留白艺术,欣赏经典人体国画,极致诱惑的水墨美女!

| 来源:搜狐

中国画中的空白,实在是很大的学问。 这种空白,就是气,并随着画中所绘,形成了一种动势,向一定的方向在运动着。这就是“气局”。所以画不在大小,在乎气局要大。有的画咫尺有千里之势;有的画尺幅再大,气是散的,也形不成气局,琐碎而凌乱,是散的。因此画要讲构局、经营、位置。中国画本来就讲舒卷开合,舒放开来,气盈六合,卷合起来,可藏于密处。这种气局、气运之妙,就赋赋予了中国画的生命活力,产生了画中的动感、局势。

中国画从来就没有如后来西方形成的“透视”概念。有一种“散点透视”的说法,但“散点”如何“透视”?完全是以西方概念硬套中国画,胶柱鼓瑟。中国人讲的是,“三远”或“六远”,即“平远、高远、深远”。“六远”则是韩拙著作《山水纯全集》中,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引申,补充了“阔远”、“迷远”、“幽远”三法),并不讲透视。中国人讲的是气运、气局。

留白与气韵。“气韵”多指中国画中山水、花鸟、人物的生命特征和内在本质,它与画家的气质、修养、性格、人品等有着密切联系。“空白”是“气韵”的重要载体,空白处养气、聚气,“中国画最重空白处……乃灵气往来生命之处”,许多画作中的亭台走廊、云烟雪水等都会有气流过的痕迹。此外,气韵当从空出寻,“以虚无见气韵,是画的极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空白表达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能表达气韵、生动、传神之意蕴。

留白与墨法。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白守黑,得其玄妙”。道家哲学中“知白守黑”不仅是一种人生哲学,还被抽象为一种绘画艺术的笔墨形式,质朴的“黑”、“白”代表着朴素、高雅、静穆的艺术美。用心无墨处,能使无画处有画,知留白墨法之道。两宋之后的文人画以笔墨为绘画语言,通过墨色的干湿、浓淡、徐疾、轻重、粗细、疏密等变化,创造出丰富的笔墨形式,正如古人所言,“一墨具五色”。

留白与虚实。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这种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了“虚实相生”艺术理论。“虚”是观者看不见、摸不着却能体味到的虚像或空灵境界;“实”是客观世界中的物象、景色等,虚实是相互转化的,正所谓“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在艺术创作中,“形”、“实”不过是达到“大象无形”境界的媒介与手段,唯有超越具体、实在的物质形态,才能进入永恒、无限的大美境界,实现“万物与我同一”的无限自由。

国画大师黄宾虹提出,“艺合于道……实处易,虚处难”,也就是说,实处比较容易把握,而虚处则接近“道”的境界,需要领悟与感受才能把握。唯有实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才能达到中国画的至高境界。留白总是以多种形式出现,比如,峡谷底部有山石,此“留白”必然是水;江上有船,此处“留白”必然是江水;山峰上有鸟,此处的“留白”必然是天。这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留给观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留白与意境。 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是超越有限的空间、场景、物象等进入无限时空的审美体验。中国画追求一种有迹无形、超乎象外的空灵美和虚无美,常通过“藏”、“隐”、“留白”等方式扩大绘画意境,留给观众无尽的遐想。历代画家都非常注重经营“留白”,后人也总结出许多留白法则如,“计白当黑”、“笔尽而意不尽”、“笔简意繁”等,这些留白技法拓展了绘画的艺术品位,提升了绘画的艺术品位。

在中国画艺术中,留白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和象征性符号,也是画家托物寄情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促进了中国画笔墨技法的生成,也成就了留白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历代画家无不以留白手法创造空灵、悠远、幽远的境界,表现自己的人格理想和审美情趣,表达自己对蕴育万物的“道”的解读。

中国画中以“留白”之“虚景”配合“实景”造美,不但在美学与艺术形式意义上有它存在的价值;而且在面对世界文化的不断洗礼,就把持本我们本民族中心话语而言,或作为其它美术形式的“他者”和“镜像”以及体现中华绘画之民族性上,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来源:搜狐
凡注明“全国艺术教育服务平台”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全国艺术教育服务平台”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话题

{{@title}}

{{@smalltext}}
  • {{el.item_onclick}}
  • {{el.item_onclick}}
共有 {{@voteNum}} 人发表观点 我投!

最新资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