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讯

这不仅是一场馆藏展,更是被唤醒的湖美百年历史

| 来源:雅昌艺术网讯

2018年6月12日下午,“期颐艺境 德承百年——湖北美术学院世纪艺术家馆藏精品展”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这场入选“2018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展览,不仅用从3000余件馆藏中遴选的百余件藏品满足了观众对一座专业美术院校的好奇,更唤醒了业内对梳理湖美近百年历史的期待。

【雅昌专稿】从武昌艺专到湖北美院:“我们始终在找一条艺术自由之路”

▲“期颐艺境 德承百年——湖北美术学院世纪艺术家馆藏精品展”嘉宾合影

▲“期颐艺境 德承百年——湖北美术学院世纪艺术家馆藏精品展”研讨会合影

▲湖北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梁远钢、院长许奋、党委副书记卢斌为本次展览顾问颁发收藏证书

本次展览由湖北省文化厅指导,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为主办单位,湖北美术馆和映有相(武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支持单位,以百岁艺术家为切入点,从武昌艺专创立以来美术馆藏品中精选了贺良朴、唐义精、张肇铭、关良、王霞宙、欧士道、赵合俦、张振铎、徐松安、张祖武、武石、李一夫、杨立光、阮璞、梁培裕、刘依闻(按照艺术家的出生年份排序)等16位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对湖北美术学院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及在艺术教育界的贡献进一步梳理;同时,展览也以“立体的视角观照百年来湖北美术的历史进程,从新的视角对湖北美术发展历程进行了解读”。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杰主持开幕仪式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致辞

▲本次展览顾问代表张卫致辞

▲湖北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梁远钢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谈到本次展览的命名,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许奋引用了《礼记•曲记篇》表示“百年曰期颐”。“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0年的武昌美术学校,后更名为“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作为我国最早开办的艺术院校之一,是中国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在98年的办学历史中,更是聚集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次展览以百岁艺术家为切入点,不仅是用尊重且科学的态度对待老一辈艺术家以及传统的价值,同时将前辈的优秀品质及学术底蕴综合研究整体融贯对学院的长期发展有着根源性的积极意义”。

▲山水 贺良朴 1933年 国画 135x48cm

贺良朴(1861年-1937年)字履之,号篑公,晚号篑庐,别号南荃居士,别署梅雨吟榭,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人。为前清拔贡,近代著名画家、诗人、戏曲家,同盟会员。他以山水画著称,也工人物花鸟。与齐白石、陈半丁、徐悲鸿、陈师曾等来往甚密。民国初年声誉大振,时人有“南吴(吴昌硕)北贺”及“北贺南齐(齐白石)”之称。据著名美术史论家、武昌艺专校友、已故湖美教授阮璞回忆,贺良朴曾任武昌艺专教授。阮璞在其《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部分人和事》一文中写道,“作为武昌艺专教授,国画成就最高的,还是贺履之(学名贺良朴),画山水。蔡元培在当北大校长期间,办了一个美术研究会,他和徐悲鸿都是里面的导师,资格蛮老,在北平名气大得很。”

▲唐义精等合作花卉轴 国画 142x30cm

唐义精(1892年—1944年)近代美术教育家、画家。原名粹盦,湖北武昌人。为唐一禾长兄。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钻研艺术,兼作中西绘画。1919年前后曾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恽代英一起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与蒋兰圃等创办武昌美术学校,任教务主任;后改为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任校长。1937年随校迁四川江津。1944年3月兄弟两人乘船途中不幸舟覆罹难。唐义精办学严谨,思想开放。除严格的课堂教学外,曾在学校组办进步文艺刊物《歌笛湖》,支持田汉等同志演出革命戏剧,并尽力聘请进步艺术家任教。他任学校领导24年,在繁重的校务工作中,还亲授中外美术史课,并著有《六朝艺术概论》《湖北画人辑略》《陕豫考古录》等书。

▲杜鹃迎春图 张肇铭 国画 69x46cm

张肇铭(1897年-1976年)湖北武汉人,原名张大祺,号宜庵,以字行。1923年毕业于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1927年任私立武昌美术专科学校国画教师。1928年任该校校董,为湖北艺术团体梅社成员。40年代曾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50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委。1962年任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早年师从王梦白、陈师曾,深受恽南田画风的影响,后上撷明清诸家,兼收写生与写意两者的优长,把形象真实与缘物寄情统一起来,不求工于笔墨之外。解放后,他的艺术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时代气息。这一时期作品具有朴实凝练、意趣隽永的风格。70岁以后,画风大变,画笔更趋成熟,作画由小写意变为减笔大写意,由用色多一变而为用墨多,纵笔驰骋,水墨酣畅,平淡天真。其花鸟画享有盛誉,代表作有《红叶》、《牡丹》、《荷花》、《秋海棠》、《枯枝麻雀》、《牵牛》等。

▲戏剧人物 关良 1961 国画 70x45cm

关良(1900年-1986年)广东番禺人,字良公,1917年赴日本学习油画,就读于东京太平洋美术学院,1923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参加过北伐战争,任政治部艺术股长。1927年任武昌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科主任,1930年任武昌艺专西画教员。30~40年代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并于名山大川旅行写生,长于中国画、油画。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他一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是最早将西方绘画艺术介绍到我国的先行者之一。最初专学西洋画,后转向水墨人物画。他的彩墨戏剧人物画独树一帜,最见风格,影响最大,趣味,不拘泥对象的解剖、透视和比例,而是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传神写照,人物情态天真而幽默,尤其是眼神刻画最见功力,瞳孔用浓墨点醒极为传神。著《关良艺事随谈》、《关良回忆录》。出版《关良京戏人物水墨画》、《关良油画集》等。

▲花卉 王霞宙 国画 35x47cm

王霞宙(1902年-1976年)湖北枣阳人,自号怀约室主。1924年毕业于南京美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历任华中师范学院、湖北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委员、第三届湖北省政协委员。其艺术造诣全面,人物、山水、花鸟均有建树,花鸟画的成就尤为突出,长期从事艺术教育,是湖北艺术学院国画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早期主攻人物,擅画仕女,有“王美人”之称。后专攻花鸟画,刻意独辟蹊径而自成一格,画法数经变易终获大成。50年代创造出一种清新明丽的花鸟画风,赋予传统没骨画法以鲜明的时代感,其代表作《美人蕉》、《卷丹》等,对国内花鸟画坛产生很大影响。最善画紫藤,其数量之多,难以胜数。60年代进入创作全盛时期,自谓“六十变法”。其花鸟画转而以水墨写意为主,笔力与年俱增,画风更趋苍劲老辣。在题材上力求摆脱前人的窠臼,刻意寻求不曾入画的野生植物和农作物为素材,塑造成趣味盎然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花鸟画的题材范围,扩大了花鸟画的思想容量。又将诗、书汇入画作,加强墨气,探求意象之隽永。

▲山水 欧士道 1947 国画 82x35cm

欧志先(士道)1924年毕业于南京艺专,与马万里、王霞宙、闻钧天等五人同班。1927年,与武昌美术专门学校创始人蒋兰圃、该校教师张肇铭、王霞宙等成立“梅社”,旨在“阐扬国故、振起艺术”。武昌艺专教师。

▲红蟹图轴 赵合俦 1978 国画 134x54cm

赵合俦(1902年-1982年)湖北黄冈人,擅国画。别名回龙山人,1926年肄业于北京美专,30年代与林风眠等一同留学日本。历任武昌美专教授,湖北思施中学、武昌艺师、武汉一师教员。作品有《荷花》等。

▲松鹰 张振铎 国画 101x69cm

张振铎(1908年-1989年)浙江浦江人,原名道域,又名鼎生,字闻天,号振铎。1927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2年,与潘天寿等组成“白社”画会。25岁任上海新华艺专教授,后历任昆明国立艺专、重庆西南美专、武昌艺专、华中师范学院、湖北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系主任、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副主席、顾问等职。擅长花鸟画,兼作山水、人物;工书法,善诗词。他治学勤奋,襟怀坦荡,植根生活,勇于创新,以继承和发展国画事业、培养美术人才为己任,数十年如一日。师承山阴画派,早年受业于经亨颐、吕凤子、潘天寿等。善于博取众家之长,作画简逸粗犷,苍劲浑厚,风格独特,李可染称之为“南张北李(李苦禅)”。其艺术创作生涯纵贯上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创作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为我国画界公认和推崇。其代表作曾在美、日、德、加拿大、坦桑尼亚等国展出,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梅 徐松安 国画 20x25cm

徐松安(1911年-1969年)湖北武汉人,书画篆刻家,精鉴赏。原名徐石,字松安,号木公、木长、松厂、松岩居士等,斋名松风堂。作画常自号木公、风子、楚狂,制印边款多为木公。幼年随舅父学鉴定古玩,习书画,后拜师张大千。抗战胜利后曾在武昌艺专任教。1958年在湖北土产进出口公司工艺科支持下创办“画室”,主持绘制仿古画及书画作品出口为国家创外汇。1961年到武汉市文物商店任画师、鉴定师,随后调任武汉市文联作专职画家。他的书画篆刻,文物鉴定,均为一流,堪称大家。还兼通戏曲、弈棋,17岁时即被邀参加“梅社”,与张肇铭、王霞宙等并称“梅社十友”,时人称其为汉上画坛奇才。20世纪60年为东湖印社副社长。他的画作雄放恣肆、内含灵秀,既有深厚传统又是风格独具,面目一新的精品。他的一部分代表作在其逝后的曾以他人名义展出,受到美术界很高评价,这些作品还曾先后在北京、桂林、上海、广州等地展出或交流,有的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作品都未署其真名、笔名或斋号,而是署以“鲁汉”或“鲁风”。

▲志愿军肖像 张祖武 雕塑 52x32x31cm

张祖武(1912年-1996年) 广东高州人。1939年毕业于国立艺专雕塑系。曾跟随林风眠、刘开渠、王临乙等大家学习,并在部队度过了10年军旅生涯,后“落户”湖北武汉。历任刘开渠雕塑工作室助手,广州市立美专教授,解放军云南军区、西南军区、总政文艺创作室、中国军事博物馆创作员,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湖北省城市雕塑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他不仅是我国严格按照西方现代雕塑艺术教育系统模式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也是湖北雕塑事业和新中国军旅雕塑的重要开拓者,中国现当代雕塑史的每一关键时刻,他都拿出了可圈可点的力作。如上世纪50年代,他创作了《国防军》,堪称新中国军旅雕塑的开山之作;上世纪80年代,他主创的《高州水库纪念碑》,则是国内首个构筑形式的纪念工程有机融合的范例。作品有《无名英雄纪念碑》、《边防军立像》等。

▲小麦丰收 武石 版画 58x84cm

武石(1915年-1998年)原名冯子树,湖南湘潭人,著名的革命家、美术家和诗人。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设计者,新四军第五师老战士。1934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国画系。193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救国会,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在江西加人中国共产党,开始木刻创作,创办《新中国》画刊, 同时进行党的地下工作。1942年前往新四军五师,任鄂豫边区《七七报》美术编辑, 并创办《七七画报》。建国后,历任湖北省文联美术部长、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武汉分会副主席、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及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等职。武石是中国现代新兴版画的先驱,其套色木刻《最后一根钢梁》一问世就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中国新时代木刻艺术的重要代表。武石又是一位别开生面,成就斐然的国画家。早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打下坚实的国画基础,从事版画创作多年后,他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回归”国画创作,并迸发出极大的创作激情。著有《武石诗草》,作品《麦收》、《田地回老家》等。

▲五祖寺 李一夫 1962 纸质水粉 35x30cm

李一夫(1916年—1972年)广东台山人。1941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1-1947年任教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工艺系;1947-1949年定居台湾,任教于台北工业学校建筑系;1949-1951年定居香港,从事广告设计;1951-1972年回国后,先后担任华中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教授、湖北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授、主任。曾任中国美协会会员,湖北美协常务理事。参加武汉长江大桥等大型建筑的装潢工作。我国知名的工艺美术教育家和设计家,湖北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开拓者。

▲自画像 杨立光 1988 油画 58x84cm

杨立光 (1917年-2000年)湖北武汉人。1935年考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附属艺术师范科(高中部),学习绘画。1938年2月入武昌艺专绘画科西画组学习。1940年底,于武昌艺专毕业,1941年2月由重庆励志总社特聘杨立光任职于总社美术股,专司油画创作,兼事金石,且有声名,偶作写意水墨则鲜有人知。1943年9月至1944年6月被重庆温泉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聘为讲师,任教于电化教育专修科美术组。1944年6月至1949年5月,任武昌艺专讲师、副教授,绘画科主任兼西画组主任,并担任油画教学工作。后曾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湖北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油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会会员、中国湖北分会主席,湖北省文联委员,重庆励志社总社美术组油画创作员,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讲师、湖北教育学院艺术科主任、华中师院图画系主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湖北分会名誉会长、湖北省城市雕塑组组长。代表作品:《自画像》、《老人像》获青年作家奖金和教育部科学文化成就奖金;《穿皮大衣的老人像》获当时教育部颁发的科学文化成就奖;油画《红纱巾》、《蒋南圃像》、《马学礼像》参加全国美协举办的美展;《方保山像》、《老妇像》、《炼铁工人像》、《鳜鱼》等参加湖北省美展。

▲沙湖小景 阮璞 1978 水彩 9.8x9cm

阮璞 (1918年8月-2000年12月)湖北红安人,字次文,男,汉族,著名美术史论学者、教育家和诗人。历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湖北省副主委;湖北省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擅长美术史论。1939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油画系,1943年任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诗歌词曲讲师,1946年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1949年任华中师院学院副教授,1958年起,任湖北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中国画论、美学、诗文题跋副教授、教授、美术史论教研室主任。1986年起,任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美学教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顾问,湖北省工艺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委员。在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从事艺术理论研究及教学六十年,受滕固、邓以蛰师影响,以清代朴学法,兼西方现代社会科学法治中国美术史及画学。主要著作有《论画绝句自注》、《中国画史论辩》、《画学丛证》、《苍茫自咏稿》,《谢赫“六法”原义考》、《苏轼的文人画观论辩》等。曾参与主编及撰写辞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简明体音美辞典》、《文艺创作知识辞典》等。

▲桔红色的花 梁培裕 2007 水彩 42x30cm

梁培裕(1918年-2017年)湖南长沙人。1937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41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1947-1949年,定居台湾,台北工业学校任教。1949-1951年,定居香港,从事广告设计。1951年,她随丈夫、著名工艺美术家李一夫从香港返回大陆,先后任教、任职于武昌艺专、华中师范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美术院,不仅培养了许多工艺美术人才,亦在个人创作上颇有建树,出版画册《漫步菲沙河》等。

▲静物 刘依闻 2007 油画 48x43cm

刘依闻(1919年-2018年)湖北汉阳人。1935年考入武昌艺专附中。1941年毕业于国立艺专油画专业,留校任教。1946年,回到武汉任教武昌艺专。历任湖北艺术学院、湖北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硕导及湖北美术院副院长,中国美协会员,湖北美协顾问及油画学会顾问,湖北省文联委员等。油画《老妇》、《画家与其妻》入选全国美展。《景颇族少女》入选1964年全国美展。《丝绸之路》、《母女俩》入选1989年巴黎国际美术联展,同年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个人作品展览。2003年《青桃》入选湖北省第二届油画展及第三届全国油画展。出版有《刘依闻油画集》、《刘依闻素描像》;主编专集《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素描集》,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198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0多年的教育生涯,刘依闻不但培养出了无数美术人才,还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品,为湖北美术事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期颐艺境 德承百年——湖北美术学院世纪艺术家馆藏精品展”展览现场


来源:雅昌艺术网讯
凡注明“全国艺术教育服务平台”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全国艺术教育服务平台”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话题

{{@title}}

{{@smalltext}}
  • {{el.item_onclick}}
  • {{el.item_onclick}}
共有 {{@voteNum}} 人发表观点 我投!

最新资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