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

一生幸福的天才作曲家

    ——门德尔松

    全名:菲利克斯·门德尔松

    国籍:德国

    生卒年:1809—1847年

    地位:1 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浪漫派作曲家之一,其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

    主要作品:《赫布里德序曲》、《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芬加尔洞序曲》、《仲夏夜之梦》

    门德尔松的音乐只可能来自温顺、和谐、善良的心及白皙、雅致、幸福之手,除了门德尔松之外,我们不可能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里体会到如此纯真的执著。在西方音乐史上,再也找不出哪一位作曲家能有门德尔松那么完美的成长环境与生活背景。

幸运的音乐家

    门德尔松于1809年2月3日出生在德国汉堡一个富有的资产阶级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的哲学家,父亲是一位大银行家,母亲是一个 具有高度音乐修养的人,并以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才能闻名,府邸的沙龙一直是柏林文艺精英会聚之处。门德尔松童年时代住在柏林,自小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长 大,高贵可亲却敏锐易感,学识渊博且知礼得体。全家都是音乐爱好者,这对门德尔松在音乐方面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熏陶。他4岁开始随母亲学习钢琴和音 乐理论,后来又转到巴黎跟随马利亚比高特学习,9岁时便已能登台举行钢琴独奏会,1 1岁开始尝试创作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巴赫专家车尔特于1 82 1年带着年仅12岁的1]德尔松到魏玛会见72岁的歌德,歌德对门德尔松赞誉有加,一老一少,感情甚笃。由于他身上所具有的特殊音乐天才,使他在学习音乐 的道路上能够快速地前进。与此同时,他的创作才能也开始显露出来。1817年他开始跟随作曲家捷尔特学习作曲,不久便以惊人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他在 1826年写出优美的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时,年仅17岁。这是一部具有高超写作技巧和完美艺术眭的杰作,它最终成为门德尔松一生的著名代表作品。他 在少年时代除了致力于音乐学习和创作外,还自学柏林大学的一部分课程,努力充实自己多方面的知识,终于成为当代最具有文化教养的艺术家之一。

    由于门德尔松的处境优越,生活安逸,从来没有遭遇到为生计而奔波的困难,也不必去为谋得职务而烦恼,幸运使他对生活的感受不同于其他浪漫主义艺术家。他不 像贝多芬和舒伯特那样一生都在同贫困作顽强的斗争,而是在平静和愉快的环境中度过了一生。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听不到激昂的斗争音调和忧愁的旋律,也没有接触 到社会性的题材或者是尖锐的生活问题,也没有严肃的哲理意味和深刻的戏剧性情结。同浪漫主义艺术家所特有的奔放的激情相反,门德尔松惯于冷静地控制自己的 感情流露,用严格匀称的形式来表达安详的思想。因此,他的作品中,抒情性音乐占优势,主要运用城市生活风俗性的体裁,他的鲜明的旋律写作保持着同民间歌曲 舞曲的紧密联系,有深厚的乡土气息,内容通俗易懂,而且用肯定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大自然,把幻想与现实、幻想与大自然的光明世界联系在一起,这就使他的音乐 具有的光辉色彩,优雅,温柔,处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恬静的情感,听后总给人一种轻松愉快和优美如歌的感觉。

    门德尔松和舒曼一样,一生致力于振兴和发扬德国古典和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1829年,门德尔松在莱比锡指挥演出了巴赫的著名乐曲《马太受难乐》,使这部 沉睡了100多年的伟大作品得以重见天日,使人们对巴赫有了真正的重视和了解。1833年他任杜塞尔多市乐长职务,特别是在1 835年迁居莱比锡并担任格万豪斯音乐会指挥后,更系统地积极传播德国古典音乐作品,组织了按历史次序编排演奏曲目而连续举行的音乐会,演奏了亨德尔的神 剧、海顿的交响曲和清唱剧、贝多芬的《庄严弥撒乐》和《第九交响曲》等;舒伯特的《C大调交响曲》在1838年被舒曼发现后也是在门德尔松指挥下在莱比锡 首次演出的。1843年他和舒曼一起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并亲自担任了该院的第一任院长,建立了基本上以古典音乐为依据的一整套 音乐艺术教育体系,形成了所谓“莱比锡乐派”,为培养青年音乐家和发展民族音乐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一切,都是门德尔松为振兴德国民族音乐和继承前辈 作曲家优秀遗产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

    门德尔松作为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的才华得到了玛利·比戈(在巴黎)、路德维希·贝格尔、莫舍莱斯等钢琴老师和策尔特(1817年在柏林教他作曲)的鼓励。

    在短暂的一生中,门德尔松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创作体裁涉及很广。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有: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路易·布拉斯》、《芬加尔洞序 曲》、《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G小调钢琴协奏曲》,清唱剧《圣保罗》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声器乐及室内乐作品, 这些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韵味。它们的丰富内容、优美旋律、新鲜风格和感人情调,使之凝练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门德尔松的一生虽然一直幸福美满,但却十分短暂。他因大量的工作和繁重的事务而操劳过度,致使身体越来越坏。1847年,他接到他挚爱的姐姐不幸病故的消 息,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故而心力交瘁、一蹶不振,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在这一年的11月日因脑溢血而逝世,终年38岁。

    《仲夏夜之梦》序曲

    这首序曲在1826年夏写成,门德尔松刚满17岁。那时候他和妹妹醉心于阅读当时刚新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的德译本。莎士比亚的名剧《仲夏夜之梦》中那美丽怪异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他,于是他根据这一题材成功地写出了这首著名的音乐会序曲。

    “仲夏夜”就是一年中夜间最短的日子,在欧洲,对“仲夏夜”有过许多的传说,认为在这一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怪异事情。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就是一部充满幻想色彩的神话喜剧。

    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既保持了古典音乐作品的严谨形式,又具有浪漫主义的新颖风格,作曲家用诗一般的音乐语言,巧妙地描绘出了--,ee虚幻而 神秘的音乐气氛。其中幻想的东西包含着现实的因素,而现实的东西也描写得十分富于幻想,因此,整个乐曲的构思显得十分统一。作为一部管弦乐杰作,至今仍受 到世界各地听众的喜欢。

    管弦乐版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是在1827年首演的。17岁的门德尔松写出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更令人惊讶的是,1 7年后普鲁士国王委托门德尔松创作序曲之外的其他部分,相隔这么长的时间,门德尔松竟能保持原来的风格并继续下来,使全剧一气呵成,没有时间上的丝毫破 绽。如今,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已经和莎士比亚的原剧紧密地结合为一体了。这部作品可以说是门德尔松一生创作的浓缩版,是他音乐风格最贴切最完整的呈 现。

    作品欣赏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J提琴仂奏曲作于1838年至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在莱比锡格万豪斯音乐厅上演。这是他最后几部最成熟的器乐作 品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作者最典型的创作特征一一如歌的抒情诗,对大自然的浪漫主义态度、幻想的形象,以及光彩焕发的戏谑气氛等,其中所有细节的表达都具有 非凡的美和表现力,乐队色彩精细多姿,而所有这些又都汇合在古典协奏曲的严格形式之中。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 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 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乘着歌声的翅膀》,艺术歌曲,创作于1834年。

  当时门德尔松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完成了他作品第36号的六首歌曲,其中第二首《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他独唱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这首歌的歌词是海 涅的一首抒情诗。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 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曲中不时出现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动 地渲染了这美丽动人的情景。

生平及音乐贡献

    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  (J.L.F.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创作上的主导特征是旋律优美、明朗、冷静、平稳 而又富有理智,所以他的音乐既不像舒曼那样近乎颠狂的热情奔放,又不像柏辽兹那样孤独、焦虑和具有狂涛拍岸般的激情;既没有肖邦式高昂的爱国情怀,又没有 舒伯特细腻深刻的心理刻画。在门德尔松那旋律通俗易懂、散发着乡土气息的作品中,仙女、巫师、山神等幻想形象反复出现,流露出他那种理想与自然、幻想与现 实、光明的大干世界与愉悦的内心感受融为一体的情趣。

    这,恐怕与他虽然短暂,却又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经历有关。

    门德尔松的名字叫弗莱克斯,是幸福的意思。确实,门德尔松短暂的人生经历一如他的名字所昭示于世的那样,充满着幸福和欢愉,这在举世闻名的大音乐家中几乎 是绝无仅有的。门德尔松的父亲是个银行家、亿万富翁,而且对门德尔松来说,他还是一位真正的良师益友。母亲受过高等教育,很有音乐才能,是门德尔松的第一 位钢琴教师,音乐旅程的启蒙者,在这样一个富有、优裕和有教养的和睦家庭中生活、成长,门德尔松真是幸福极了!即使是在门德尔松与法国姑娘让莱诺德结婚并 生下5个孩子后,家庭生活也同样浸透了甜蜜和温馨。

    门德尔松有一个比他大4岁的姐姐叫婉妮,姐弟俩感情极好。他们是一起开始学习音乐的。父亲不惜花费巨资培养他们,把最有名的音乐家请到家里来上课,每个星 期天还邀请专业管弦乐团和合唱团到家里来演出。门德尔松不负父亲的重望,进步非常快。9岁时,他就以钢琴家的身份登台演奏,10岁开始作曲,1l岁便写出 了10首奏鸣曲及其他乐曲。17岁时,他为莎土比亚的名剧《仲夏夜之梦》所写的管弦乐序曲成为他的成名作,同时也成为他开创标题交响音乐先河的代表作。所 谓标题性的交响音乐,是指在其作品中通常具有一种概括的性质,并没有依序展开的情节内容。纵观门德尔松的全部作品,像《<仲夏夜之梦)序曲》这样富 有生命力和完美艺术性的作品是为数不多的。门德尔松在青少年时代,除了致力于音乐学习和创作外,还自学了柏林大学的一部分课程,他会法语、英语、意大利 语,而且是造诣很深的“第一流的风景画家”。他还擅长骑马、游泳和击剑,这是在家庭教师的训练下学会的。由于他努力充实自己多方面的知识,后来终于成为当 时最有文化教养的艺术家。

    门德尔松一生中除创作、演奏外,还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1829年,20岁的他组织了一次音乐会.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使这部自巴赫逝世后被埋 没了百年的作品重见天日。这次演出成为19世纪复兴巴赫的转折点。此外,门德尔松还创立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这是一所具有国际声誉和 世界影响的高等音乐教育机构,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在1829—1832年间,年轻的门德尔松开始了他短暂一生中最光辉的旅行演出;同时,他以更加充沛的精力和娴熟的技巧,继续创作了许多光彩夺目的新作 品,如《赫布里底序曲》、《苏格兰》和《意大利交响曲》等。他旅行演出的足迹遍及德国各地,而且一直到达美国。在美国他受到热情的款待,并从此巩固了在乐 坛上的地位。门德尔松26岁时担任莱比锡的布业公会管弦乐团的指挥,在他的努力下,这支乐队被改造成欧洲最好的乐队。

    1847年5月的一天,门德尔松最依恋的姐姐婉妮——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兼作曲家——突然病故。噩耗传来时,他正在指挥乐队排练+门德尔松闻讯悲痛欲绝,顿 时倒在地上,昏死过去。从此,他本来就有的肺病骤然加重,咳血不断。姐姐的死,对门德尔松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从此停止了所有的艺术活动,半年后病故于莱 比锡,年仅38岁。

门德尔松、舒曼和肖邦同是浪漫主义音乐繁荣时代的作曲家,其生活和创作盛期正值19世纪30—50年代,即欧洲政治舞台又一次形成革命高潮的时期,从推翻 法国复辟王朝的1830年7月革命、1831年波兰反对沙皇俄国的起义直到1848年欧洲范围的革命,都对法国、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艺术创作产生了积极的 影响。初期浪漫主义思潮所裹挟的政治与宗教思想的消极因素,受到法、德先进艺术家的批判,1827年雨果为其戏剧《克伦威尔》所写的序言,明确提出“自然 与真实”是浪漫主义的纲领,1833年海涅的《论浪漫派》,针对消极浪漫主义重新皈依基督教信仰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而以伯尔内(Borne Ludwig)、温巴尔格(Wienbarg)为代表的“青年德意志”,则猛烈抨击浪漫派的柔靡幻想及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德国的艺术家们包括门德尔松和 舒曼在内,对德国现实中慵懒鄙俗、空虚无聊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以自己的音乐创作为德国浪漫主义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自己的音乐评论和广泛的社会活 动,为宣扬并发展德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而作出重要的贡献。而肖邦作为波兰人,为西方文明和人类文化增添了特殊的光彩,他是一位真诚的爱国者,又是一个举 世无双的天才音乐家,从肖邦在这个浪漫时代创作的作品开始,钢琴音乐不仅和闪耀的技巧糅合一体,更和激情、美与诗意相连。

门德尔松故事资料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第(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的作品与他的音乐社会活动,对德国音乐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门德尔松的父亲是德国汉堡的富裕犹太银行家,母亲博学多才,懂希腊文和拉丁语,热爱音乐的父母使门德尔松和姐姐范妮在良好环境中长大,并受到当时最为全面 的人文教育。1811年法军占领汉堡,全家搬到柏林后的宅邸成为社会名流和艺术家聚会的地方,少年时期的门德尔松经常在家庭音乐会上显示其作曲、弹钢琴与 唱歌的才能。他曾师从策尔特学习和声,并受到老师对巴赫热爱与尊重的影响,师从名噪一时的柏尔格并成为出色的钢琴家和管风琴家。12岁时与歌德相识,终生 与这位伟大的诗人保持友谊。门德尔松16岁即以作曲家身份创作喜歌剧《卡马丘的婚礼》(Op.10,1825),17岁时创作出著名的管弦乐序曲《仲夏夜 之梦》(Op.21,1826)。

   1826-1829年间门德尔松到柏林大学听美学、地理和历史文献的课程,为纪念巴赫《马太受难曲》创作百年,1829年门德尔松亲自组织柏林歌唱学园 排练并演出这部巨作,此时期还创作了管弦乐序曲《寂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1829-1835年间门德尔松去欧洲几次旅行,他领略了意,大利、瑞士、苏格 兰各具特色的风光,体验了巴黎、伦敦上层社会的沙龙和音乐生活,并且途经各地(包括德国的城市)时访问了著名的艺术家(英国的W.司各特爵士、德国的海涅 以及伯尔内等),结识音乐家柏辽兹、肖邦、凯鲁比尼、马蒂尼,还有帕莱斯特利那的研究学者J,拜尼、音乐收藏家F.桑蒂尼等。在此期间继续与歌德来往,他 常为70多岁的老人弹奏巴赫、贝多芬、韦伯和他自己的作品,门德尔松这一段丰富的经历使他终生受益,他不仅以优秀钢琴家及指挥家的身份四处演出,而且在游 记中体现出门德尔松的丰厚修养,他以画笔和优美睿智的文字来描述一切见闻,并开始构思《苏格兰交响曲》(1830~1842),完成了《意大利交响曲》 (1833)、《宗教改革交响曲》(1830-1832)、管弦乐序曲《赫布里德群岛》(《芬加尔山洞》1830)、《第一钢琴协奏曲》(1832)、 《无言歌》(1834)等一系列重要作品。

   1832年门德尔松争取柏林歌唱学园指导的职位失败,但次年他在“下莱茵音乐节”上指挥亨德尔、贝多芬的作品引起巨大轰动,随即接受杜塞尔多夫市的指挥 职位,1835年赴莱比锡任格万特豪斯布业大厅终身音乐指挥。他在莱比锡组织“历史音乐会”的系列活动,不仅使巴赫、也使亨德尔的清唱剧及帕莱斯特利那、 拉索等历史性作品重新上演,还包括贝多芬的《庄严弥撒》和《第九交响曲》的演出及舒柏特《第九交响曲》的首演等。此后的10多年里,门德尔松的创作与指挥 成就辉煌,在莱比锡、整个德国以至欧洲(主要是英国)获得稳固的地位和显赫声名。1843年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建立实现了门德尔松的宿愿,他积极参与筹建这 第一所德国音乐学院的工作并在其中任教。门德尔松以他在音乐界的威望,为19世纪30~40年代德国的音乐生活作出重要贡献,并为后来德国古典音乐的发展 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时期的重要创作有清唱剧《圣保罗》(Op.36 1834-1836)、《伊利亚》(Op.70,1846),完成《苏格兰交响曲》(Op.56,1842)并将其献给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和阿尔伯特亲王, 管弦乐序曲《美丽的梅露辛娜》(Op.321833),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1844),其余7册《无言歌》及大量的重唱与合唱作品。

    超负荷的工作消耗了他的精力,在挚爱的姐姐范妮逝世后半年,门德尔松于1847年11月卒于莱比锡,年仅38岁。

    门德尔松自己具备古典艺术的丰厚修养,尊重传统而创作也力求遵循严谨谐调、清新典雅的古典标准,他对浪漫主义一味地热衷于中世纪的倾向不以为然。但浪漫主 义时代的生活环境,依旧给门德尔松的创作带来深刻的影响,他用音乐来抒发自己对自然界、文学、诗歌以及历史、宗教等各种人生体验,无论是传统的大型清唱 剧、交响曲还是管弦乐序曲、无言歌,无论是对大自然由衷的赞叹和描绘,还是为自己纯器乐作品加添诗情画意的提示标题,门德尔松着重的都是个人的理解与感 受,这正是浪漫主义所强调的艺术价值观。   

    他的创作目录也很丰富:5部交响曲,7部管弦乐序曲,3部清唱剧及赞美歌、诗篇、经文歌等宗教题材作品,为钢琴作的《无言歌》8集,为钢琴、小提琴写作的数篇协奏曲,还有许多奏鸣曲及重奏的室内乐作品。


凡注明“全国艺术教育服务平台”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全国艺术教育服务平台”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话题

{{@title}}

{{@smalltext}}
  • {{el.item_onclick}}
  • {{el.item_onclick}}
共有 {{@voteNum}} 人发表观点 我投!

最新资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