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

罗伯特•舒曼

    全名:罗伯特·舒曼

    国籍:德国

    生卒年:1811—1856年

    地位:人称“音乐诗人”

    主要作品:《A小调钢琴协奏曲》、《曼弗雷德序曲》、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女人的爱情与生活》及第一、二、三、四交n向曲

    舒曼的音乐一向文质彬彬,这种特点常被解释为文学性,但这是一般人对舒曼的极大误解。其实舒曼时常透过他独特的创作手法,表现音乐的纯粹美感。

音乐天赋

    罗伯特·舒曼于1810年6月出生在德国茨维考城一个出版商家庭,父亲是个文化人,翻译过英国作家和诗人瓦尔特·司各特和拜伦的一些著作。舒曼自幼便受到 父亲在这方面的强烈影响,他父亲特别注意培植他对文学艺术的爱好。他从小就写诗作剧,中学时代热心钻研文学课程,独自翻译古典名著,对席勒和歌德的作品有 过深入的研究。在文学方面的丰富知识后来都成为他进行音乐创作和评论的扎实基础。舒曼对音乐的兴趣,几乎与文学同时产生,他6岁开始接触音乐,7岁时便有 几首钢琴作品问世,并能在钢琴上即兴演出,13岁便能出色地指挥中学的管弦乐队与合唱团演唱自己创作的赞美诗,他的钢琴即兴演奏,从小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 意力,他的多才多艺使他的父亲迟迟不能决定他未来的专业道路。

    1826年,父亲去世。1828年舒曼中学毕业后,由于母亲的坚决要求,舒曼忍痛顺从母亲的意愿,去莱比锡和海德堡大学攻读法律两年。在这期间,音乐依然 是他兴趣的中心——他向权威音乐教育家维克学习钢琴,举行公开演奏会,创作包括钢琴套曲《蝴蝶》在内的一系列作品。1830年,舒曼获得完全献身于音乐艺 术的权利,19世纪30年代是他钢琴创作的全盛时期。

    莱比锡是全德国音乐文化中心,这里聚集着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各种艺术活动与文艺交流都非常频繁活跃。具有强烈艺术家气质的舒曼,--N莱比锡就被这里浓厚 的艺术空气所吸引。在学校里,他几乎每天都从事音乐活动。为了达到高超的钢琴演奏水平,他拜当时著名的钢琴教师弗雷德里赫·维克为师。两年后,舒曼在音乐 艺术上的造诣与成就使他声名大振,他公开举行的演奏会得到了音乐界的普遍承认与好评。他终于说服了母亲,选择了音乐艺术作为自己的生活道路。

  求学的艰辛

  1830年,他搬进了维克老师的家中潜心学琴。他时时抱怨老师的授课速度太慢,为了达到迅速进步的目的,他别出心裁地用一根小绳把手指吊挂在天花板上 偷偷地练琴,妄图以此加强手指触键的灵活性与力度。但是,错误的方法使他的手指受到严重的损伤,他想成为伟大钢琴家的理想从此破灭了。这个意外的不幸对他 的心灵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挫折并没有把他的精神与毅力摧毁。不久,他毅然把目标转向音乐创作与音乐评论方面,在新的领域中开拓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19世纪30年代是舒曼钢琴音乐创作最活跃的全盛时期。他的许多钢琴小品成就于这个时期。1 834年,他创办了音乐评论刊物《新音乐杂志》并任主编。40年代他不断扩大音乐创作的范围,写了不少声乐曲、交响曲、室内乐重奏曲、清唱剧、歌剧等。如 著名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曼弗雷德序曲》、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女人的爱情与生活》及第一、二、三、四交响曲,同时应门德尔松的邀请,在当时刚 成立的莱比锡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和钢琴等课程。

  艰难的爱情

  舒曼的妻子克拉拉·舒曼是当时声名显赫的女钢琴家。舒曼与克拉拉的相识很偶然,1830年,20岁的舒曼投在了当时最著名的钢琴教师之一弗雷德里赫·维克的门下学习钢琴。

    一天,他来到老师家中上课,无意中看到老师年仅11岁的女儿克拉拉在弹琴。舒曼被那清脆的琴声,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技巧惊呆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位像 蝴蝶一样美丽的小姑娘,竟会有如此惊人的音乐天才和高超的演奏技术,那些在键盘上不断翻飞跳跃的、细小而又白嫩的手指,简直就像10只灵活的小兔子一般敏 捷。

    克拉拉的表演迷住了舒曼。这位小姑娘给他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克拉拉精湛的演奏技艺深深地折服了他。她那朴素文雅的少女气质,也在舒曼的心中留下了难以 忘怀的烙印。从此以后,舒曼就下决心以克拉拉为榜样,4年中苦练着自己的钢琴演奏技巧,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像克拉拉那样的优秀钢琴家。

    而克拉拉也是一个有心计的小姑娘,自打舒曼来到她家后,她就发现这位大哥哥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气质。她看到舒曼在演奏钢琴时虽然缺乏扎实的基本功和正规的 训练,但能够从演奏中迸发出一种稀有的艺术气质和强烈的创造力,尤其是舒曼在钢琴上作即兴演奏时,那种天才作曲家的迹象便一下子显露了出来。舒曼身上这些 非凡的艺术特陛,同样深深地吸引了克拉拉,她开始从心底里敬佩和喜爱上了这个有些腼腆的大哥哥了。

    于是,他俩就经常在一起,彼此研究和讨论着艺术上的问题,而两颗年轻的心,就这样靠近了。终于,在一个迷人的夜晚,他们彼此吐露真隋私订了终身。

    幸福降临了,两个年轻人忘情地投到了爱情的海洋中。

    正当他们沉醉在无比幸福的恋爱中时,不幸的打击忽然无情地光顾了他们。克拉拉的父亲老维克无意中发现了他们的恋情,这个脾气古怪的老顽固竟暴跳如雷,他对 两位年轻人不住地斥骂,想用蛮横的办法来拆散他们。他先是不顾多年的师生之情而强行把舒曼赶出家门,继而又粗暴地将克拉拉锁在屋子里不许她出来。他万万没 有想到这两个年轻人竟在他的眼皮底下相爱并私订终身,他因此将舒曼恨得咬牙切齿,因为这个在他看来注定要穷困一辈子的野小子,竟然打破了他将女儿嫁给有钱 人而借此攀高枝的美梦。于是乎,他想尽了一切办法,软硬兼施地威胁利诱着克拉拉,企图让她与舒曼断绝关系。

    然而,这时的克拉拉却铁了心肠。无论父亲使用什么计策,她都坚决设法予以回击,并且多次向父亲表示了自己深爱舒曼的决心。老维克对此虽然庙羞成怒,但鉴于 这时的克拉拉已是闻名于欧洲的著名钢琴家,而且在经济上也成为他所离不开的摇钱树,便不得不放松了对克拉拉的管制。但他仍然坚决反对他们的婚事,并多次以 断绝父女关系相威胁。可克拉拉与舒曼却不理他那一套,因为他们坚信他们之间的纯洁爱情必将会战胜老维克的无理干涉。

    数年之后,舒曼与克拉拉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在法庭上战胜了老维克,幸福地结成了终身伴侣,并以他们的忠贞爱情,捍卫了自己做人的尊严。

    身体的恶化,不断的烦恼和斗争,使得舒曼经常为一种痛苦的幻觉和恐惧的心理所折磨,终于患了严重的精神病。1854年初春,舒曼为一种无名的恐瞑所驱使跳 进冰冷的莱茵河里企图自杀,幸而被救并送入精神病院,可是自此后他再也没有恢复理智,最后两年间生活在精神病院里。1856年7月29日,他在爱妻克拉拉 的怀抱里安然逝世,终年46岁,遗体被葬在波恩。

[舒  曼]生平及音乐贡献

    让一个天性喜欢音乐的人,去啃那些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然后戴上假发套一板一眼地断案子,恐怕是再也痛苦不过的事了。

    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舒曼(R.Schumann,1810—1856),和肖邦同年出生,只比肖邦晚几天。幼年的舒曼对音乐和文学同样钟爱,并显示 出非凡的才华:8岁学钢琴,9岁就写出几首小步舞曲及钢琴幻想曲,11岁起创作管弦乐作品;而且,中学时代的他,就已经是许多首抒情诗、3个剧本和两部长 篇小说的作者了。这反而使舒曼到15岁时还拿不定主意:自己命运的风帆究竟该驶向哪片蔚蓝的大海?

    然而,16岁的舒曼进了莱比锡大学法律系。

    舒曼的父亲是个图书商,母亲感情丰富却又性格怪僻。当她听说儿子想当一名音乐家时,竟暴跳如雷,并且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舒曼屈从了,但他在大学里却时常 手捧教科书两眼发直。他郁郁寡欢,以至产生过厌世情绪。两年多后,还是他的钢琴老师维克多次出面求情,母亲才同意他献身艺术。

    从此,舒曼下决心要成为一名演奏家,他潜心研究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狂热地投入了紧张的钢琴练习,果然一跃而成为当地著名的钢琴演奏家。舒曼有着惊人的观 察力和捕捉典型特征的能力,并能够瞬间在钢琴上描绘出轮廓鲜明的“音乐漫画”,使他的朋友们毫不费力地就能立刻听出哪个曲子里有自己的肖像。舒曼在钢琴老 师维克家学习钢琴时,还能把自己编的故事在钢琴上即兴演奏给老师的女儿克拉拉听,听得克拉拉十分着迷。当时的克拉拉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但舒曼的演奏 却在她那天真、纯洁的心灵里产生了巨大的魅力。多少年后,他们竟也上演了一出缠绵悱恻、凄惋动人的爱情故事。

    舒曼深知自己离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还相去甚远,他悔恨自己起步太晚。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出一个自以为能使手指更加灵活——些的办法来:从屋顶的天棚上拴一根 绳子绑在手指上,不停地活动手指。没想到弄巧成拙,这样锻炼的结果,使他右手的第四指受到了永久性的伤害。当钢琴家的希望付诸东流了,这令舒曼又一次悲伤 不已,他甚至又一度想到了自杀。

    但是,舒曼终于在颓丧中崛起,他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作曲。他师从作曲家多恩学习,并于19世纪30年代进入创作的全盛时期,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 品,其中《大卫同盟舞曲》,《蝴蝶》及以帕格尼尼的主题写的《变奏曲》,都是他的代表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狂欢节》,此曲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狂欢 节中各种不同的欢乐场面,其鲜明、完美程度,能使听众顿生亲临其境之感。

    在创作激情泉水般喷涌的同时,舒曼又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兼课,他还与志同道合的同事们一起创办了一份定期刊物《新音乐杂志》。在他的指导下,这份杂志成为欧 洲最重要的音乐刊物之一。舒曼可称乐坛上的“伯乐”,他的第一篇音乐评论就是为当时还不为人知的肖邦而写的。舒曼在文章中写道:“诸位先生们,请脱帽吧! 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位天才!”另外,据说当肖邦去世后,舒曼在肖邦的坟墓前拾到一支钢笔,并用它写下了评论文章,文中称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是隐藏在花丛中 射向沙皇的大炮。

    克拉拉长大了,她出落得亭亭玉立,聪颖美丽,而且也成为一位声名显赫的天才钢琴家。这时,—-直珍藏在舒曼和克拉拉心底的爱情火苗,同时燃成绚丽的火焰: 当得知克拉拉赴巴黎演出的消息后,舒曼立即兴高采烈地赶去和她商量终身大事,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老师、克拉拉的父亲维克不但坚决反对,还设下圈套想谋害他, 吓得舒曼不敢出门。无奈之下,舒曼和克拉拉只好向法院起诉。莱比锡法院在16m年8月1日公布了判决:批准他们结婚。新婚的第一年里,舒曼的幸福之情洋溢 在他的歌曲创作中,显露出他创作上的抒情天赋。这一年成为他的“歌曲之年”,共写下138首歌曲。

    后来,这对艺术伉俪定居莱比锡,共同从事他们的艺术事业。他们俩有…—本日记簿,原来商定每人记一周。后来,怕影响舒曼的写作,写日记的事就由克拉拉一人 承担了。她逐渐认识到:尽管自己是一位有名望的钢琴家,但现在要在一个更伟大的天才面前让步了!用今天的话来说,克拉拉真是个“贤内助”。

    舒曼有明显的民主倾向,对当时的现实生活深感不满,但又畏惧革命,不愿过问复杂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表现出知识分子思想意识的某些弱点;但在音乐活动中,他却又表现出无所畏惧的革新精神。他的这种“二重性格”,是当时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处世态度的典型代表。

    无论克拉拉的温柔体贴还是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最终都未能阻止舒曼臼益增长的厌世心理。16H年,舒曼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在他们夫妇移居德里斯顿的一个深 夜,饱受幻觉折磨的舒曼,突然起床写下一个音乐主题,还说这是舒伯特和门德尔松的幽灵带给他的。这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曲旋律。一星期后,舒曼的忧郁症发 作,纵身跃进莱茵河。他被渔民们救起,住进了精神病医院。两年后,46岁的舒曼英年早逝,

    舒曼的音乐核心是德国式的,他所代表的德国的浪漫主义风格.具有幻想性和主观性的情感特征。民族情愈强的东西往往最具世界性。作为德国一位杰出的音乐家.舒曼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出民族和国家的界限,为世界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t Alexander Schumnn,1810-1856)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他是在贝多芬和舒柏特的音乐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其创作思想和实践始终强调 音乐情感表现的目的和意义,具有19世纪30-50年代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他的创作和评论活动,对德国以至欧洲浪漫主义及民族乐派的音乐家有着深远的影 响。

    舒曼生于德国萨克逊州茨维考小镇的一个殷实的书商家庭,父亲热爱文学,在他的熏陶下,小儿子罗伯特,舒曼对读书写诗发生莫大兴趣,并显示出诗人般抒情与幻 想的气质。在舒曼的阅读范围内,E.T.A.霍夫曼和让·保尔的著作占第一位,后来他将对文学的热爱,融人自己音乐作品及对音乐的评论中。在中学时期,舒 曼一面组织文学社,研读德国古典浪漫作家的名著,写作小说、戏剧和抒情诗,一面组织业余音乐爱好者的乐队,参与演奏、作曲和指挥,尤其擅长即兴弹奏钢琴、 用音乐来为朋友“素描”性格肖像。

    父亲去世后,他按母亲的意愿于1828年去莱比锡学习法律,但他始终保持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舒曼与朋友一起游历中世纪的古堡,拜谒让·保尔的故居;跟弗 里德里希·维克(Ffiednch Wieck)学习钢琴,自己花费长时间练琴并进行音乐创作。1830年在法兰克福听了帕格尼尼令人惊叹的小提琴演奏会之后,下决心选择音乐为自己的终生事 业,但由于手指伤病于1832年放弃做钢琴演奏家的梦想。舒曼此时的创作已经显露出新的浪漫主义观念,他称自己是:“耽于幻想的音乐家”山,认为音乐即心 灵的表现、感情的流露。舒曼要用音乐写出自己对世间一切事物的情感体验,他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的目的,也是想通过报刊的音乐评论,进一步论证这种 感情为艺术之魂的观念和主张,并宣扬和捍卫优秀的欧洲音乐艺术,具有这种浪漫倾向的作品首先体现于30-40年代的钢琴作品中,如《阿贝格主题变奏曲》 (OP.1,1830),包含一组小品的《蝴蝶》(Op.2,1829-1831),两组《帕格尼尼随想曲主题音乐会练习曲》(Op·3,1832、 Op,10,1833),《大卫同盟曲集》(Op·6,1837),《狂欢节》(0p.9,1834-1835),《童年情景》 (Op.15,1838),《克莱斯勒偶记》(Op.16,1838),《C大调幻想曲》(Op.17,1836)等。

   1835年,舒曼与钢琴老师维克的16岁的女儿克拉拉相爱,他们从常年的友谊相知到相恋相爱,却为此付出和维克的决裂并诉之法庭的代价,到1839年由 法庭判定这对有情人终能结合。此后的几年是舒曼生活幸福、创作丰收的时期,仅1840年就创作了多部声乐套曲,除去采用海涅诗词的Op.24和艾亨多尔夫 诗词的Op.39外,还有《桃金娘》(Op.25),《爱情青春之歌》(吕克特词,Op.37),《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沙米索词,Op.42)、《诗人 之恋》(海涅词,Op.48),以及包括《两个禁卫兵》在内的4集《浪漫曲与叙事曲》(Op.45、49、53、64)等近140首歌曲。1841年创作 第一交响曲《春天》(Op.38),1843年创作康塔塔《天堂与仙子》及四重奏等室内乐作品。同时还应门德尔松之邀,到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

    从1844年起舒曼出现精神上的病症,他辞去了担任10年的杂志主编工作,迁居德累斯顿后又迁居杜塞尔多夫,创作与指挥活动也屡遭挫折。1853年结识勃 拉姆斯及其作品,舒曼为提携这位后起之秀,在长期歇笔后又写了他最后的一篇音乐评论《新的道路》:“对这位英勇的战士表示竭诚的欢迎”,预言“桂冠和优胜 的棕榈枝”会属于这个年轻人。1854年因病情加重人精神病院,1856年逝世。

    此期间的重要作品包括钢琴协奏曲(OP.54,1841写第l乐章,1845年完成其他3个乐章)、歌剧《格诺费瓦》 (0p.81,1847-1848)、戏剧配乐《曼弗雷德》(Op.115,1848-1849)和第二(OP.61,1845-1846)、第三 (Op.97,1850)、第四交响曲(0p.120,1851)以及钢琴小品《林中小景》(Op.82,1848~49)等。


凡注明“全国艺术教育服务平台”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全国艺术教育服务平台”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话题

{{@title}}

{{@smalltext}}
  • {{el.item_onclick}}
  • {{el.item_onclick}}
共有 {{@voteNum}} 人发表观点 我投!

最新资讯
目录: